【辉煌30年校庆专题】校史变迁
来源:国际贸易系 日期:2009年10月22日 阅读次数:184
机场路初创时代
历经劫难归正道,欣喜再逢天下平。
伴随着改革开放,1979年是全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年。为了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一所立足农村流通领域、服务地方经济的学校——浙江供销学校诞生了。
“围绕商业办教育、办好教育促商业”。办学初期学校紧紧围绕这一办学指导思想,开设了棉、麻、茶、茧检验与加工、对外贸易五个专业和一个技工类的商业机械专业,培养基层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文二路变革时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大幅度增长,农产品丰收,但此时流通领域出现了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学校领导敏感地认识到基层供销社坐等上门收购的传统经营体制存在弊端,于是在1984年果断地将四个商业专业调整为二个,即棉麻专业和茶茧经营专业,同时,考虑到国际上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的兴起,新开设了贸易与信息专业。
1984年,由于全省供销社内受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外遇个体经济的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分配也开始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学校领导敢于打破常规,于1988年,1990年开设采购与推销、企业管理等新专业,冲破了原有学校专业分工的限制。1992年以后,学校加大了发展的力度,相继增开了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公关文秘、国际金融、商务秘书等专业,这样不仅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新领域,而且推动了学校教育从单纯的行业服务开始转向行业、为地方经济、为区域经济和为社会服务的“四为”办学方向,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