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

来源:国际贸易系    日期:2008年12月16日    阅读次数:188

 

 

各系、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创造型人才,学校决定举办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时间

200812月—20094

二、参赛对象

我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高职生。

三、参赛流程

    1、组队:自由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团队成员一般不超过6人。为了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一般要求竞赛团队中要有专业技术、管理、财务等方面的人才,鼓励同学跨系、跨专业组队,以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高效率团队。

    2、选择项目: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服务或产品。所提出的服务或产品为参赛者的新发明创造或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实现的概念或服务。可以与校内外的有关科研、专利机构联系,争取授权。鼓励选择学生自己的专利或创意。

    3、调研:就所提出的服务或产品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和深入研究。

    4、成文: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创业(商业)计划书。同时创造条件,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推动创业(商业)计划走入市场。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应该包括概要、公司描述、产品与服务、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营销策略及销售、财务分析、附录

四、竞赛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12月底-1月上旬)。

1各系要按照文件要求及时部署,明确竞赛步骤和评审标准,在系里深入挖掘适用于学生的创业项目,动员和帮助学生积极组队参加比赛。

2)各系要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竞赛学生,每支参赛团队应配备12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也可由团队成员根据自身情况在校内外自行聘请,并报所在系同意。

3)由参赛团队负责人认真填写立项申请表,于20081225上午前,以系为单位将立项课题材料(含书面稿和电子版),以及系课题汇总表上交团委。

4各系要加强对参赛学生的辅导和培训,使学生熟悉申报书、创业计划书的写作内容,掌握参赛技能。

2、课题立项阶段(15前)

1)各系结合本系实际,对本系申请课题立项的团队进行必要的指导。

2)院团委根据作品立项申报情况,确定创新创业竞赛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并分别给予相应经费支持。

3、课题完善和完成阶段(1月上旬)

1)参赛团队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完善参赛作品。

2)各立项课题须在20083月下旬完成,并将“结题书”和“计划书(初稿)”书面稿上交团委,同时按要求上交电子版。

4学校比赛阶段(4月中旬)

1)成立2008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评审委员会。

2)各系对各自的学生参赛作品进行初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校级决赛。

3)竞赛评审委员会以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加决赛作品进行终审,最终评出校级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决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奖励措施

1、教师奖励: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指导老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奖励。

2、系部奖励:系部获奖成绩将作为各系团总支团委参评“先进团团总支”和年度学生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根据获奖积分评选若干优秀组织奖,并给予表彰(具体评比办法另行规定)。

3、学生奖励:按照《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活动的奖励办法》和《关于开展“课赛融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奖励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系要高度重视这项活动,将其列入年度学生工作重点,要按照竞赛组织实施计划的要求,成立本系的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2、突出宗旨,精心组织

各系要坚持育人宗旨,突出竞赛的群众性和导向性,精心组织安排好本系学生竞赛,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物质技术支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履行申报手续;要通过组织公开答辩、学习交流等方式,扩大活动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课题或创业计划,通过竞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系要结合实际做好宣传工作,使创新创业竞赛在学生和教师中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要在校园中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为造就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要广泛宣传竞赛中产生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不断扩大竞赛活动的群众基础。

 

通知公告

国际贸易系手机网站
Copyright © 2014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国际贸易系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浙ICP备05013608号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464号
Power by:苏迪科技

联系我们

学院邮箱:gjmyx12345@163.com

学院办公室:0571-86929910
学生工作:0571-86929715
就业指导:0571-86929763